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以“和”为底,多措并举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06-28 16:36
字号:
打印

  敖勒召其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敖勒召其镇城镇社区“服务效能提升年”为抓手,把厚植社区党建品牌底蕴作为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力载体,着力打造“和社区·暖共享”“157+N”社区党建品牌矩阵,推动全镇“和社区”党建品牌迭代升级,推动全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一、聚力抓党建强网格筑牢城市基层组织体系

  敖勒召其镇以“大党建”格局提升引领力。健全完善“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红管家)—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以满都拉社区盛泰小区和育才社区麻黄素厂小区为试点,成立小区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把服务落在基层,让党员群众就近找到组织,截至目前,小区党支部共召开联席会议5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收集整改问题21条。优化镇“大党委”和社区“联合党委”设置,量身定制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以“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为载体,在社区采取“社区+机关+企业”等联建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组建非建制性功能型“联合党委”7个。目前,各社区共列需求清单145项、资源清单142项,对接项目清单123项,2024年以来社区“联合党委”召开党建联席会议8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2件。 

  二、聚力抓党建强队伍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 

  敖勒召其镇坚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持续抓好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一是配强干部队伍。 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社工大讲堂”,采用社工上台讲、视频教学等方式,做到理论、案例、政策培训兼顾。重点培育社区“全科社工”,构建起具有敖镇特色的“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基层办事新模式。不断加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动员力度,提升社会工作者持证率。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22人。二是用足党员队伍。制定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项目积分管理细则,为驻社区支部和党员开设“红色账户”,记录驻区日常工作、项目任务、志愿服务等信息,强化党员管理。年终采取看账户积分、看日常表现的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党组织、党员,优先推荐表彰奖励。目前,社区征集居民微心愿943项,开展志愿服务38次,参与人次400余人次。三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各社区通过健全组织、整合资源,牵头充实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离退休干部、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打造多元复合型志愿者队伍,实现志愿服务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各社区共组建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五彩”志愿服务队、长者议事会等志愿服务队49支,开展政策宣传、志愿帮扶、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200余场次。 

  三、聚力抓党建强服务打造敖镇城市党建高地 

  瞄准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把党组织功能发挥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一是物业党建联盟进一步激活。建立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党员楼栋长”四方协商议事机制,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推动小区矛盾问题解决,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形式,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委会成员,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有机衔接、协调互动的运行机制。持续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物业企业选派9名党建指导员,各社区新换届业主委员会4个。二是居民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组建基层微治理自治组织。组建“小巷议事会”“暖心议事小组”“红石榴议事厅”“睦邻茶舍”及“小喇叭志愿队”等基层自治议事小组。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共商共议,人在网格中,小事微事不出格,大事在镇党委、社区解决,逐步把基层治理的“被动组织模式”转变为“主动活跃模式”。基层自治议事小组成立以来,累计协助各社区收集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件,调解邻里纠纷150余次,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三是集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敖勒召其镇牢固树立“经营社区”理念,把“内部挖潜、外部拓展”作为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立足社区区位优势,借助共筑共建单位力量,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资源,整合现有资产资源,与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合作,以存量换取增量,大力发展劳务公司、家政服务、托幼服务、奶食品加工等项目。2023年,我镇各社区集体经济已入账116.74万元。预计年底全镇7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突破10万元。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红色动力,澎湃不息。在新的起点上,敖勒召其镇将全面树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理念,不断找准党建工作与群众所思所盼的共鸣点、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根本利益的结合点,切实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水平治理,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相关附件下载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以“和”为底,多措并举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06-28 16:36

  敖勒召其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敖勒召其镇城镇社区“服务效能提升年”为抓手,把厚植社区党建品牌底蕴作为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力载体,着力打造“和社区·暖共享”“157+N”社区党建品牌矩阵,推动全镇“和社区”党建品牌迭代升级,推动全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一、聚力抓党建强网格筑牢城市基层组织体系

  敖勒召其镇以“大党建”格局提升引领力。健全完善“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红管家)—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以满都拉社区盛泰小区和育才社区麻黄素厂小区为试点,成立小区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把服务落在基层,让党员群众就近找到组织,截至目前,小区党支部共召开联席会议5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收集整改问题21条。优化镇“大党委”和社区“联合党委”设置,量身定制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以“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为载体,在社区采取“社区+机关+企业”等联建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组建非建制性功能型“联合党委”7个。目前,各社区共列需求清单145项、资源清单142项,对接项目清单123项,2024年以来社区“联合党委”召开党建联席会议8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2件。 

  二、聚力抓党建强队伍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 

  敖勒召其镇坚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持续抓好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一是配强干部队伍。 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社工大讲堂”,采用社工上台讲、视频教学等方式,做到理论、案例、政策培训兼顾。重点培育社区“全科社工”,构建起具有敖镇特色的“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基层办事新模式。不断加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动员力度,提升社会工作者持证率。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22人。二是用足党员队伍。制定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项目积分管理细则,为驻社区支部和党员开设“红色账户”,记录驻区日常工作、项目任务、志愿服务等信息,强化党员管理。年终采取看账户积分、看日常表现的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党组织、党员,优先推荐表彰奖励。目前,社区征集居民微心愿943项,开展志愿服务38次,参与人次400余人次。三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各社区通过健全组织、整合资源,牵头充实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离退休干部、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打造多元复合型志愿者队伍,实现志愿服务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各社区共组建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五彩”志愿服务队、长者议事会等志愿服务队49支,开展政策宣传、志愿帮扶、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200余场次。 

  三、聚力抓党建强服务打造敖镇城市党建高地 

  瞄准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把党组织功能发挥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一是物业党建联盟进一步激活。建立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党员楼栋长”四方协商议事机制,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推动小区矛盾问题解决,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形式,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委会成员,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有机衔接、协调互动的运行机制。持续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物业企业选派9名党建指导员,各社区新换届业主委员会4个。二是居民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组建基层微治理自治组织。组建“小巷议事会”“暖心议事小组”“红石榴议事厅”“睦邻茶舍”及“小喇叭志愿队”等基层自治议事小组。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共商共议,人在网格中,小事微事不出格,大事在镇党委、社区解决,逐步把基层治理的“被动组织模式”转变为“主动活跃模式”。基层自治议事小组成立以来,累计协助各社区收集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件,调解邻里纠纷150余次,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三是集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敖勒召其镇牢固树立“经营社区”理念,把“内部挖潜、外部拓展”作为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立足社区区位优势,借助共筑共建单位力量,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资源,整合现有资产资源,与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合作,以存量换取增量,大力发展劳务公司、家政服务、托幼服务、奶食品加工等项目。2023年,我镇各社区集体经济已入账116.74万元。预计年底全镇7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突破10万元。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红色动力,澎湃不息。在新的起点上,敖勒召其镇将全面树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理念,不断找准党建工作与群众所思所盼的共鸣点、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根本利益的结合点,切实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水平治理,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