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旗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乌云娜同志在线为大家解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乌局长,欢迎您!
乌云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谨代表旗审计局党组对心系审计事业,一直关注、关心和支持全旗审计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真挚的感谢!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升,审计机关在公众心目中逐渐拥有了最强的公信力。我们都知道,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决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到2019年,各级党委相继成立了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并制定颁布了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下面,请乌云娜局长谈一谈审计委员会的组建对审计机关优化职能职责、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哪些保障性作用。
乌云娜:好的,主持人。组建的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在不削弱审计服务于地方经济职能前提下,解决了我国行政型审计模式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高的问题,对于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增强审计执行力、推动审计与各相关部门协作、加强审计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组建审计委员会强化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从审计职能来看,审计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要服从于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七条明确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党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监督,这是对审计监督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审计监督要服从于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始终并将永远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其他类型的监督都要服从、协调、配合和衔接党内监督的总目标,以此增强相融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在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也提出,领导干部的考核、奖惩和职务任免要充分参考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从审计发展来看,加强党的监督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审计监督上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地位;十九届三中全会正式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提出在审计管理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贯彻党的建设方针和政策,真正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确立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并强调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组建审计委员会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设立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一是审计委员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在党委领导下,提高了审计的层次和地位,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中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审计委员会都制定并颁布了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有了规则和细则,就增强了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准则依据。三是通过审计职能的合并重组优化审计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头监督的问题。
(三)组建审计委员会提高了审计的权威性。设立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发布委员会的职责和要求,能从政治组织上确立审计委员会的地位,从法规制度上确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为提高审计的权威性提供根本性的保证,极大的增强了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四)组建审计委员会提升了审计监督合力。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形成了纪、监、审三大国家监督体系。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条规定,“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工作,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这样由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开展联席会议,使得审计与各相关部门协同的层次、地位和权威性大大增强,对于协调解决协同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享协同监督中的信息资源,推进审计结果运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升了审计监督合力。
(五)组建审计委员会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从机制设计上看,组建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强化审计监督无死角,实现全国审计“一盘棋”,推进审计全面覆盖的“大审计”“大监督”体系,从机制设计上保证审计监督质量。从职能优化来看,在机构改革之前,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由发改委负责,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监督由财政部门负责,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监事会由国资委负责。这种多头监督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监督职权的分散化、碎片化,监督标准不一和监督的重复交叉,不仅浪费了国家的监督资源,还存在监督盲区和空白点,影响了审计监督效率,不利于维护国家监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碍,急需整合优化,提高行政效能。审计委员会成立后,把以上监督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内,优化了审计资源配置,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消除了监督盲区,提升了审计监督质量。
主持人:请问今年的审计工作有哪些特点,是如何凸显党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审计工作新定位的?
乌云娜:2020年,全旗审计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贯穿“一条主线”。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条主线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属性、政治定位,把强化政治机关的责任担当作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的第一要求,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
(二)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推进审计全覆盖。牢固树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理念,立足实际、区分对象、把握大势,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各环节,创新审计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的统筹整合,综合运用“1+N协同审”“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同类项目同步审”等方式,实现审计资源、信息及成果共享,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推进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8项重点审计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全覆盖质效。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各类审计项目34个,审计单位51个,审计资金76.02亿元;出具审计文书71份,提出审计建议53条,移送问题线索10件。二是厘清职能职责。进一步厘清审计监督与建设管理职责,退出相关议事协调机构,不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审批、工程招标、材料价格认定、交(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管理活动,做到监督不越位,服务不缺位。三是推进审计提质增效。抓住优化审计监督职能有利契机,强化审计管理,严把项目审理关口,严控质量检查,加大案件移送力度,坚持科技强审,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业务相融合,提高审计效能。
主持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全旗审计工作会有哪些远景谋划?
乌云娜:“十四五”期间,全旗审计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及旗委审计委员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担当作为,全面履职尽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我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一)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强化与部门、单位之间横向协作,充分共享信息数据和审计成果,统筹做好重大政策跟踪、扶贫、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创新方式方法、拓宽监督覆盖面,客观反映问题,准确界定责任,审慎作出评价,切实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二)坚持全程管控,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健全完善审计计划、方案编制、现场实施、复核审理等环节的操作规程,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审计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审计工作按权限、规则、程序依法开展。精准把握监督重点,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审计,注重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做到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三)强化跟踪督促,全面提升审计整改成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把党管干部、纪律检查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清单制度、销号制度、回访制度等,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切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信息运用能力。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探索推进数据信息审计工作,加大对数据分析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分阶段、分批次完善数据信息系统构建、运用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覆盖度、精准度和效率。
(五)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从严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载体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凝聚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精准培训,培养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问题的高手、大数据应用的强手,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旗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乌云娜同志在线为大家解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乌局长,欢迎您!
乌云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谨代表旗审计局党组对心系审计事业,一直关注、关心和支持全旗审计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真挚的感谢!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升,审计机关在公众心目中逐渐拥有了最强的公信力。我们都知道,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决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到2019年,各级党委相继成立了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并制定颁布了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下面,请乌云娜局长谈一谈审计委员会的组建对审计机关优化职能职责、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哪些保障性作用。
乌云娜:好的,主持人。组建的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在不削弱审计服务于地方经济职能前提下,解决了我国行政型审计模式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高的问题,对于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增强审计执行力、推动审计与各相关部门协作、加强审计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组建审计委员会强化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从审计职能来看,审计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要服从于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七条明确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党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监督,这是对审计监督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审计监督要服从于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始终并将永远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其他类型的监督都要服从、协调、配合和衔接党内监督的总目标,以此增强相融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在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也提出,领导干部的考核、奖惩和职务任免要充分参考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从审计发展来看,加强党的监督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审计监督上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地位;十九届三中全会正式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提出在审计管理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贯彻党的建设方针和政策,真正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确立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并强调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组建审计委员会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设立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一是审计委员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在党委领导下,提高了审计的层次和地位,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中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审计委员会都制定并颁布了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有了规则和细则,就增强了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准则依据。三是通过审计职能的合并重组优化审计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头监督的问题。
(三)组建审计委员会提高了审计的权威性。设立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发布委员会的职责和要求,能从政治组织上确立审计委员会的地位,从法规制度上确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为提高审计的权威性提供根本性的保证,极大的增强了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四)组建审计委员会提升了审计监督合力。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形成了纪、监、审三大国家监督体系。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条规定,“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工作,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这样由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开展联席会议,使得审计与各相关部门协同的层次、地位和权威性大大增强,对于协调解决协同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享协同监督中的信息资源,推进审计结果运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升了审计监督合力。
(五)组建审计委员会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从机制设计上看,组建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强化审计监督无死角,实现全国审计“一盘棋”,推进审计全面覆盖的“大审计”“大监督”体系,从机制设计上保证审计监督质量。从职能优化来看,在机构改革之前,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由发改委负责,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监督由财政部门负责,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监事会由国资委负责。这种多头监督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监督职权的分散化、碎片化,监督标准不一和监督的重复交叉,不仅浪费了国家的监督资源,还存在监督盲区和空白点,影响了审计监督效率,不利于维护国家监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碍,急需整合优化,提高行政效能。审计委员会成立后,把以上监督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内,优化了审计资源配置,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消除了监督盲区,提升了审计监督质量。
主持人:请问今年的审计工作有哪些特点,是如何凸显党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审计工作新定位的?
乌云娜:2020年,全旗审计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贯穿“一条主线”。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条主线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属性、政治定位,把强化政治机关的责任担当作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的第一要求,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
(二)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推进审计全覆盖。牢固树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理念,立足实际、区分对象、把握大势,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各环节,创新审计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的统筹整合,综合运用“1+N协同审”“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同类项目同步审”等方式,实现审计资源、信息及成果共享,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推进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8项重点审计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全覆盖质效。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各类审计项目34个,审计单位51个,审计资金76.02亿元;出具审计文书71份,提出审计建议53条,移送问题线索10件。二是厘清职能职责。进一步厘清审计监督与建设管理职责,退出相关议事协调机构,不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审批、工程招标、材料价格认定、交(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管理活动,做到监督不越位,服务不缺位。三是推进审计提质增效。抓住优化审计监督职能有利契机,强化审计管理,严把项目审理关口,严控质量检查,加大案件移送力度,坚持科技强审,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业务相融合,提高审计效能。
主持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全旗审计工作会有哪些远景谋划?
乌云娜:“十四五”期间,全旗审计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及旗委审计委员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担当作为,全面履职尽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我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一)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强化与部门、单位之间横向协作,充分共享信息数据和审计成果,统筹做好重大政策跟踪、扶贫、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创新方式方法、拓宽监督覆盖面,客观反映问题,准确界定责任,审慎作出评价,切实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二)坚持全程管控,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健全完善审计计划、方案编制、现场实施、复核审理等环节的操作规程,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审计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审计工作按权限、规则、程序依法开展。精准把握监督重点,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审计,注重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做到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三)强化跟踪督促,全面提升审计整改成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把党管干部、纪律检查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清单制度、销号制度、回访制度等,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切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信息运用能力。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探索推进数据信息审计工作,加大对数据分析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分阶段、分批次完善数据信息系统构建、运用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覆盖度、精准度和效率。
(五)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从严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载体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凝聚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精准培训,培养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问题的高手、大数据应用的强手,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