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城川镇,这座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的农牧业大镇,长期受特殊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特殊气候影响。
为切实解决农牧户24小时全天性饮水短缺问题,镇村两级通过认真入户摸底排查,对涉及困难较大、农牧户需求较多的嘎查村率先开展全天性人畜饮水抗旱应急工程实施试点。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城川镇的农牧户过去面临着诸多饮水难题。“以前我们家的管道设施老旧,经常开裂漏水,维修成本高不说,还影响正常供水。”黄海子村村民张永峰向记者说道,“而且夏天农灌用水量大,电费太高,我们负担不起。那时候,喝水、用水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近年来,城川镇积极行动,联合旗水利部门,争取上级人畜饮水抗旱应急工程等项目,落实人畜饮水安全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蓄水、用水、治水、兴水”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工程投入专项资金565万元,铺设地埋输水管道16.25千米,配备小水泵819台,安装300立方米抗旱应急储水罐974套,保障了章昂希里村、马鞍桥村、呼芦素淖日村、黄海子村、大场子村5个村的974户2200余人生产、生活用水质效。
在马鞍桥的村民王保成也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可好了,饮水工程让我们随时都能用上干净的水,水质也好,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用担心费用问题,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好工程!这水啊,流进了家里,也甜到了我们心里。”“治好水、用好水”关系着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城川镇积极转变思路,强化措施,不仅巩固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农牧户日常生产生活质量,还为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如今,农牧民们不再为饮水问题发愁,能够更加安心地发展农牧业生产。
民生实事,承载着民意民声。未来,城川镇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水利设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也将持续关注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工程后续管护体制机制,让群众用得好、用得满意、用得安心。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城川镇,这座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的农牧业大镇,长期受特殊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特殊气候影响。
为切实解决农牧户24小时全天性饮水短缺问题,镇村两级通过认真入户摸底排查,对涉及困难较大、农牧户需求较多的嘎查村率先开展全天性人畜饮水抗旱应急工程实施试点。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城川镇的农牧户过去面临着诸多饮水难题。“以前我们家的管道设施老旧,经常开裂漏水,维修成本高不说,还影响正常供水。”黄海子村村民张永峰向记者说道,“而且夏天农灌用水量大,电费太高,我们负担不起。那时候,喝水、用水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近年来,城川镇积极行动,联合旗水利部门,争取上级人畜饮水抗旱应急工程等项目,落实人畜饮水安全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蓄水、用水、治水、兴水”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工程投入专项资金565万元,铺设地埋输水管道16.25千米,配备小水泵819台,安装300立方米抗旱应急储水罐974套,保障了章昂希里村、马鞍桥村、呼芦素淖日村、黄海子村、大场子村5个村的974户2200余人生产、生活用水质效。
在马鞍桥的村民王保成也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可好了,饮水工程让我们随时都能用上干净的水,水质也好,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用担心费用问题,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好工程!这水啊,流进了家里,也甜到了我们心里。”“治好水、用好水”关系着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城川镇积极转变思路,强化措施,不仅巩固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农牧户日常生产生活质量,还为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如今,农牧民们不再为饮水问题发愁,能够更加安心地发展农牧业生产。
民生实事,承载着民意民声。未来,城川镇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水利设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也将持续关注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工程后续管护体制机制,让群众用得好、用得满意、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