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06-28 16:34
字号:
打印

   戳戳戳,把羊毛戳成一个椭圆形的小球后,再撕下一缕羊毛放在毛球合适的位置,用大拇指按住继续戳戳戳。不一会儿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毛毡小羊就做好了,这是毛毡刺绣传承人格日乐正在巴音社区的非遗展示厅内用羊毛制作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然而在敖勒召其镇像这样的传统技艺还有很多.......

  一、“新潮”与“传统” 

  走进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非遗展厅,映入眼帘的展览架上摆放着各种制作精美的蒙古族毛毡绣、这种传统的技艺并不局限于自己传统领域而是种类繁多,有年轻人喜欢的牛、羊、骆驼等小动物,还有用毛毡做的日用品,包括毛毡鞋、背包、隔热垫、地垫等,观赏性的mini 蒙古包、花鸟鱼虫等动物刺绣,除了这些还有剪纸、华丽的蒙古族头饰和衣服,这些都是巴音社区的非遗工作者精心制作出来的。每到节日期间,巴音社区的都会邀请这些非遗工作者来到活动现场,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传统”与“新潮”的碰撞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盛宴。 

  “今天近距离的观看格日乐奶奶制作毛毡小羊玩偶,感觉太神奇了,没想到毛毡还能做成这么可爱的小羊,同时我也知道了毛毡刺绣技艺和剪纸技艺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像这些有趣的非物质文化技艺我都很喜欢,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参加。”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张钰濛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毛毡绣这项非遗技艺,曾先后带着毛毡做的背包、隔热垫、蒙古族头饰和衣服等亮相多省市展洽会,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二、“独特”与“交融” 

  塞外草原千里冰封,圣火祭祀温暖世界,传承民族文化魅力,开启暖心祈福之旅。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北方的小年,也是蒙古族祭火的日子,这一天各族各界群众和来自新疆、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群众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敖勒召其镇圣火文化主题公园举行盛大的传统圣火祭祀活动,身着民族盛装的草原儿女手捧蓝色哈达,用最传统、最尊贵的方式迎接圣火火种的到来。祝颂人向玛尼宏火盆里放入阿日查,众人跪拜《玛尼宏》,念诵优美的《伊金桑》。祭坛圣火点燃,所有人都沉浸在这隆重的民族盛宴中,熊熊燃烧的圣火预示着新的收获,各民族群众共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畜昌盛繁荣富足、幸福平安以此迎接新春的到来。同时,这天还会举行那达慕大会和精彩文艺晚会、靓丽民族服饰比赛等别具特色的系列活动让来参加圣火祭祀游客感受一场激情似火的冬季文化旅游盛宴。 

  今年以来,敖勒召其镇联合旗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mini马拉松大赛、麻辣烫辣度挑战赛、三省五城文艺晚会等活动,创新‘节庆+文旅’的新模式、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力争将每项活动都打造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品牌。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大沙头旅游景区三段地红色村庄、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段地工委旧址、各农牧家乐、三道泉子农耕文化游学研学基地等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 

  “出圈”与“更新” 

  接下来有请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乌仁堂乃艺术团为大家带来节目《草原牧人家》.........这是敖勒召其镇乌仁堂乃艺术团在云南参加第七十五界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大赛,节目讲述了蒙古族在草原上的生活故事,在敖勒召其镇像这样的优秀文艺团队数不胜数...... 

  2018年,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顶碗舞协会在云南参加第五届“春城杯”中老年国际音乐、舞蹈、服装邀请赛中,演绎的自创民族舞蹈《奶茶飘香》、《欢乐草原》,凭借精湛的舞技与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从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大赛的大金奖和金奖两个奖项。第二年,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顶碗舞协会又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喜迎中秋欢度国庆大型电视晚会获得一等奖。在今年鄂托克前旗民间艺术团体评类定级中活动当中,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顶碗舞协会被评为一类民间艺术团。 

  文化人才群星璀璨,共同绽放文艺之花。在敖勒召其镇共有文艺团队15支,他们每年都会带着自己创作的新作品,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用优异的成绩生动地演绎着“出圈”与“更新”。 

  敖勒召其镇生态良好、区位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多种文化形态和旅游景观相融相依,多元并存的文化旅游大格局的形成,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和文化创新,未来敖勒召其镇会紧紧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相关附件下载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06-28 16:34

   戳戳戳,把羊毛戳成一个椭圆形的小球后,再撕下一缕羊毛放在毛球合适的位置,用大拇指按住继续戳戳戳。不一会儿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毛毡小羊就做好了,这是毛毡刺绣传承人格日乐正在巴音社区的非遗展示厅内用羊毛制作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然而在敖勒召其镇像这样的传统技艺还有很多.......

  一、“新潮”与“传统” 

  走进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非遗展厅,映入眼帘的展览架上摆放着各种制作精美的蒙古族毛毡绣、这种传统的技艺并不局限于自己传统领域而是种类繁多,有年轻人喜欢的牛、羊、骆驼等小动物,还有用毛毡做的日用品,包括毛毡鞋、背包、隔热垫、地垫等,观赏性的mini 蒙古包、花鸟鱼虫等动物刺绣,除了这些还有剪纸、华丽的蒙古族头饰和衣服,这些都是巴音社区的非遗工作者精心制作出来的。每到节日期间,巴音社区的都会邀请这些非遗工作者来到活动现场,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传统”与“新潮”的碰撞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盛宴。 

  “今天近距离的观看格日乐奶奶制作毛毡小羊玩偶,感觉太神奇了,没想到毛毡还能做成这么可爱的小羊,同时我也知道了毛毡刺绣技艺和剪纸技艺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像这些有趣的非物质文化技艺我都很喜欢,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参加。”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张钰濛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毛毡绣这项非遗技艺,曾先后带着毛毡做的背包、隔热垫、蒙古族头饰和衣服等亮相多省市展洽会,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二、“独特”与“交融” 

  塞外草原千里冰封,圣火祭祀温暖世界,传承民族文化魅力,开启暖心祈福之旅。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北方的小年,也是蒙古族祭火的日子,这一天各族各界群众和来自新疆、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群众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敖勒召其镇圣火文化主题公园举行盛大的传统圣火祭祀活动,身着民族盛装的草原儿女手捧蓝色哈达,用最传统、最尊贵的方式迎接圣火火种的到来。祝颂人向玛尼宏火盆里放入阿日查,众人跪拜《玛尼宏》,念诵优美的《伊金桑》。祭坛圣火点燃,所有人都沉浸在这隆重的民族盛宴中,熊熊燃烧的圣火预示着新的收获,各民族群众共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畜昌盛繁荣富足、幸福平安以此迎接新春的到来。同时,这天还会举行那达慕大会和精彩文艺晚会、靓丽民族服饰比赛等别具特色的系列活动让来参加圣火祭祀游客感受一场激情似火的冬季文化旅游盛宴。 

  今年以来,敖勒召其镇联合旗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mini马拉松大赛、麻辣烫辣度挑战赛、三省五城文艺晚会等活动,创新‘节庆+文旅’的新模式、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力争将每项活动都打造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品牌。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大沙头旅游景区三段地红色村庄、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段地工委旧址、各农牧家乐、三道泉子农耕文化游学研学基地等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 

  “出圈”与“更新” 

  接下来有请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乌仁堂乃艺术团为大家带来节目《草原牧人家》.........这是敖勒召其镇乌仁堂乃艺术团在云南参加第七十五界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大赛,节目讲述了蒙古族在草原上的生活故事,在敖勒召其镇像这样的优秀文艺团队数不胜数...... 

  2018年,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顶碗舞协会在云南参加第五届“春城杯”中老年国际音乐、舞蹈、服装邀请赛中,演绎的自创民族舞蹈《奶茶飘香》、《欢乐草原》,凭借精湛的舞技与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从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大赛的大金奖和金奖两个奖项。第二年,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顶碗舞协会又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喜迎中秋欢度国庆大型电视晚会获得一等奖。在今年鄂托克前旗民间艺术团体评类定级中活动当中,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顶碗舞协会被评为一类民间艺术团。 

  文化人才群星璀璨,共同绽放文艺之花。在敖勒召其镇共有文艺团队15支,他们每年都会带着自己创作的新作品,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用优异的成绩生动地演绎着“出圈”与“更新”。 

  敖勒召其镇生态良好、区位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多种文化形态和旅游景观相融相依,多元并存的文化旅游大格局的形成,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和文化创新,未来敖勒召其镇会紧紧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