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绿茵如织、粽叶飘香的美好时节,10日上午,2021年全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动仪式在鄂托克前旗马兰花广场精彩启动。自治区、市文旅系统、旗委政府相关领导,中小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的主题,以“献礼建党百年 传承红色基因”“实证中华文明 迈步崭新征程”“加强文物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焕发文物活力 赋彩美好生活”“珍爱文物 珍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口号,依托鄂托克前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物资源,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览展示活动、《红色革命史》文博讲座、参观革命场馆等一系列活动,促进非遗融入当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让大众领略非遗文化底蕴、体味非遗匠心技艺、享受非遗保护成果,为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旗助力赋能。
热场演出
活动开始前,器乐演奏、健身操、群舞、合唱等精彩的热身表演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围观。广场西侧,马海、刺绣、沙嘎、毡绣、马具、蒙古书法绘画、沙拉米乳制品制作等非遗传承项目一一展出,充分展示了融合民俗、美食、技艺于一体的鄂托克前旗非遗特色;广场东侧,青铜器、化石等部分可移动文物以及鄂托克前旗三段地墓地发掘出的粮食、墨粒、陶器等文物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鄂前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且其中部分藏品为首次公开展出,揭开了文物的神秘面纱,让群众近距离看历史。
展览展示
同时,活动现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等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普法宣传
启动仪式后,全区各盟市文博单位领导干部在鄂托克前旗图书馆参加《红色革命史》文博讲座,共同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烽火岁月,感受革命激情。
文博讲座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鄂托克前旗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既为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成就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全社会了解守护历史文物、擦亮文化瑰宝的理念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窗口。
鄂托克前旗将坚守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的不变初心,深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融合发展,发扬非遗文化魅力,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播传承与创新提高,以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成果共同献礼建党百年。并将持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真融合、深融合、巧融合,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让古老遗产“照进”现代生活。文脉源远流长,传承历久弥新。
六月是绿茵如织、粽叶飘香的美好时节,10日上午,2021年全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动仪式在鄂托克前旗马兰花广场精彩启动。自治区、市文旅系统、旗委政府相关领导,中小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的主题,以“献礼建党百年 传承红色基因”“实证中华文明 迈步崭新征程”“加强文物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焕发文物活力 赋彩美好生活”“珍爱文物 珍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口号,依托鄂托克前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物资源,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览展示活动、《红色革命史》文博讲座、参观革命场馆等一系列活动,促进非遗融入当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让大众领略非遗文化底蕴、体味非遗匠心技艺、享受非遗保护成果,为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旗助力赋能。
热场演出
活动开始前,器乐演奏、健身操、群舞、合唱等精彩的热身表演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围观。广场西侧,马海、刺绣、沙嘎、毡绣、马具、蒙古书法绘画、沙拉米乳制品制作等非遗传承项目一一展出,充分展示了融合民俗、美食、技艺于一体的鄂托克前旗非遗特色;广场东侧,青铜器、化石等部分可移动文物以及鄂托克前旗三段地墓地发掘出的粮食、墨粒、陶器等文物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鄂前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且其中部分藏品为首次公开展出,揭开了文物的神秘面纱,让群众近距离看历史。
展览展示
同时,活动现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等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普法宣传
启动仪式后,全区各盟市文博单位领导干部在鄂托克前旗图书馆参加《红色革命史》文博讲座,共同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烽火岁月,感受革命激情。
文博讲座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鄂托克前旗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既为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成就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全社会了解守护历史文物、擦亮文化瑰宝的理念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窗口。
鄂托克前旗将坚守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的不变初心,深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融合发展,发扬非遗文化魅力,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播传承与创新提高,以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成果共同献礼建党百年。并将持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真融合、深融合、巧融合,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让古老遗产“照进”现代生活。文脉源远流长,传承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