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125”工作法让人居环境展新颜
来源:鄂托克前旗营商环境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07 15:34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要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坚持以提高民生福祉为目标,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贯穿到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任务,持续提升农村牧区居住品质,让乡村成为居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开创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新局面。
  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最有力举措。从公共空间治理到“厕所革命”,从污水处理到垃圾分类,从镇郊到农村牧区……乡村净化、绿化、亮化,敖勒召其镇坚持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美化村容村貌为整治线,以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为覆盖面,探索推行“125”工作法,精准发力、重拳出击,集中整治、全域保洁,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抓好“一把手工程”
  坚持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第一书记配合抓、嘎查村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统筹调动嘎查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网格员等力量,全面组织发动、全力推进实施,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任务清单、有监督问效,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推进。
  坚持“两个结合”
  始终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统筹推进“两污”治理,紧盯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按照“全镇统一、片区整合、就近处理”的原则,采取垃圾清运外包方式,配备垃圾清运车7辆,吸污车1辆,投放120升分类垃圾箱1147组,累计投放2.5立方米和5立方米垃圾箱240个,极大地减轻垃圾清运及处理负担,形成了“日常保洁、定点收集、按时清运”常态化。深入实施农村牧区户厕、公厕建设,累计实施卫生户厕改建2274户,完成公厕建设25座。
  落实“五个重点”
  环境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一场“大合唱”。针对镇郊结合部。严格落实签订“四包一讲”责任制,实行商户“自主管理+接受监督”模式,强化执法巡查,充分利用大数据、视频监控等平台,全面推行“多方共治”模式,联合旗城市管理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常态化督查检查“脏乱差”问题,切实解决“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问题。同时,在沿街进出口、镇郊结合部等关键节点设立文明提示牌,对有条件的商户设立文明监督岗,进行文明告知、文明提醒,营造全民动员的保洁整治氛围。针对农村牧区。将人居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红黑榜”“积分制”“清单制”通报制度,按照区域负责的原则,划分为若干环境整治区域,组建环境卫生自治组织,落实整治。监督管理人员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的整治管理责任制,实现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在公共区域推行“两委”成员及监委、党员、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轮岗保洁、相互监督,实现“聚到一起干”,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2次以上环境卫生大清理行动。针对主要干线。实施主要干线整治行动,采取外包的方式,加大主要干线及社区环境治理力度,重点聚焦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垃圾整治,商户承包区域环境秩序状况,以及过往车辆“滴撒漏”、车窗抛弃垃圾等问题,确保责任到人、常态管控。同时,争取旗有关部门支持,实施农村牧区公路绿化提升工程,按照宜林、宜路、宜植的原则,逐步实施农村牧区公路景观绿化,形成错落有致的农村牧区公路绿化景观。针对农牧户。以“清洁美、格局美、景观美、家风美、长效美”为创建标准,实施农牧户清洁整治行动,发动农牧民群众重点围绕房前屋后“五净”“两齐”(“五净”即地面、墙面、门前、灶台、厕所干净;“两齐”即院落物品摆放整齐、屋内生活用品家具摆放整齐)、草原环境维护等生产生活废弃物集中整治和再利用,深入实施示范建设,突出引领作用,评比表彰95户文明卫生文明家庭,示范带动19个嘎查村、社区人居环境整体提升。针对户厕、污水。实施户厕、污水处理整治行动,由第三方负责粪液、污水的抽取和转运,每两月抽取转运一次粪液和污水,各嘎查村书记具体负责本区域内改后厕所的维修维护、定期抽运粪液、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矛盾,做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通过全域整治,构建起政府“导演”、群众“主演”、社会“参演”的环境整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年累计清运垃圾污水300万余吨,居民生活垃圾实现就近、就地处理,促使人居环境按下“美颜键”,实现从源头减量,实现从“区域美”向“全域美”的蝶变升级。与此同时,居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与健康意识明显提升,能够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看得见绿水青山,留得住美好乡愁”的理念已经在敖勒召其镇深入人心。
 
相关附件下载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125”工作法让人居环境展新颜
来源:鄂托克前旗营商环境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07 15:34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要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坚持以提高民生福祉为目标,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贯穿到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任务,持续提升农村牧区居住品质,让乡村成为居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开创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新局面。
  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最有力举措。从公共空间治理到“厕所革命”,从污水处理到垃圾分类,从镇郊到农村牧区……乡村净化、绿化、亮化,敖勒召其镇坚持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美化村容村貌为整治线,以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为覆盖面,探索推行“125”工作法,精准发力、重拳出击,集中整治、全域保洁,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抓好“一把手工程”
  坚持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第一书记配合抓、嘎查村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统筹调动嘎查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网格员等力量,全面组织发动、全力推进实施,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任务清单、有监督问效,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推进。
  坚持“两个结合”
  始终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统筹推进“两污”治理,紧盯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按照“全镇统一、片区整合、就近处理”的原则,采取垃圾清运外包方式,配备垃圾清运车7辆,吸污车1辆,投放120升分类垃圾箱1147组,累计投放2.5立方米和5立方米垃圾箱240个,极大地减轻垃圾清运及处理负担,形成了“日常保洁、定点收集、按时清运”常态化。深入实施农村牧区户厕、公厕建设,累计实施卫生户厕改建2274户,完成公厕建设25座。
  落实“五个重点”
  环境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一场“大合唱”。针对镇郊结合部。严格落实签订“四包一讲”责任制,实行商户“自主管理+接受监督”模式,强化执法巡查,充分利用大数据、视频监控等平台,全面推行“多方共治”模式,联合旗城市管理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常态化督查检查“脏乱差”问题,切实解决“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问题。同时,在沿街进出口、镇郊结合部等关键节点设立文明提示牌,对有条件的商户设立文明监督岗,进行文明告知、文明提醒,营造全民动员的保洁整治氛围。针对农村牧区。将人居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红黑榜”“积分制”“清单制”通报制度,按照区域负责的原则,划分为若干环境整治区域,组建环境卫生自治组织,落实整治。监督管理人员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的整治管理责任制,实现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在公共区域推行“两委”成员及监委、党员、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轮岗保洁、相互监督,实现“聚到一起干”,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2次以上环境卫生大清理行动。针对主要干线。实施主要干线整治行动,采取外包的方式,加大主要干线及社区环境治理力度,重点聚焦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垃圾整治,商户承包区域环境秩序状况,以及过往车辆“滴撒漏”、车窗抛弃垃圾等问题,确保责任到人、常态管控。同时,争取旗有关部门支持,实施农村牧区公路绿化提升工程,按照宜林、宜路、宜植的原则,逐步实施农村牧区公路景观绿化,形成错落有致的农村牧区公路绿化景观。针对农牧户。以“清洁美、格局美、景观美、家风美、长效美”为创建标准,实施农牧户清洁整治行动,发动农牧民群众重点围绕房前屋后“五净”“两齐”(“五净”即地面、墙面、门前、灶台、厕所干净;“两齐”即院落物品摆放整齐、屋内生活用品家具摆放整齐)、草原环境维护等生产生活废弃物集中整治和再利用,深入实施示范建设,突出引领作用,评比表彰95户文明卫生文明家庭,示范带动19个嘎查村、社区人居环境整体提升。针对户厕、污水。实施户厕、污水处理整治行动,由第三方负责粪液、污水的抽取和转运,每两月抽取转运一次粪液和污水,各嘎查村书记具体负责本区域内改后厕所的维修维护、定期抽运粪液、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矛盾,做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通过全域整治,构建起政府“导演”、群众“主演”、社会“参演”的环境整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年累计清运垃圾污水300万余吨,居民生活垃圾实现就近、就地处理,促使人居环境按下“美颜键”,实现从源头减量,实现从“区域美”向“全域美”的蝶变升级。与此同时,居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与健康意识明显提升,能够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看得见绿水青山,留得住美好乡愁”的理念已经在敖勒召其镇深入人心。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