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植阡陌,新风扑面来。漫步在上海庙镇,一条条乡间小道干净平整,一户户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一个个嘎查村社区文明和谐,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春风化雨,一幅“乡村美、农牧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悄然绘就。近年来,上海庙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志愿活动、理论宣讲、培育典型等方面精准发力,深化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全镇幸福指数和文明内涵,做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文章,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实现文明融合大发展。
志愿活动赋能,在文化上“植根”。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一抹抹“志愿红”绽放在上海庙镇的每个角落,志愿服务从“一阵风”向“常态化”转变,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牧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绘就着志愿服务最温暖的底色。
上海庙镇结合各类主题,组织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志愿者等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农牧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春节、端午节、七一、十一等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农牧民送春联、端午节包粽子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推动形成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场次,受众人数5000人次,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用心、用情、用力搞好农牧民服务,建好干群“连心桥”。
理论宣讲接地气,在情感上“加温”。
菜棚、田间、炕头变成“宣讲场所”,把“大道理”分解成“小菜单”,将“文件话”转化成“家常话”,让“冒热气”的理论以“接地气”的方式“声”入人心,让党的新思想、新政策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这是上海庙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党的各类政策面对面、点对点传递给农牧民的第一现场。
上海庙镇按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原则,努力把全镇各类文化阵地打造成传播科学理论政策的大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坚强阵地,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资源,均配有专人管理,免费开放,推动形成文明实践矩阵效应,通过整合各类队伍资源、阵地资源、人才资源,形成文明与党建双向提升的格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移风易俗,广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构筑乡村精神文明新高地,为基层治理赋能。
榜样示范引领,在价值上“育人”。
一幅幅尊老爱幼、邻里和谐、保护环境的宣传画醒目引人,一条条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处处生动有趣、内容广泛的文明礼仪宣传牌表现了浓浓的文明气息……这是上海庙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上海庙镇深入挖掘农牧民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典型人物,每年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模范创建评比活动,通过表彰奖励,给农牧民树榜样、给家庭定方向,让文明健康的新风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积极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积极召开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励广大党员和农牧民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带动形成人人向善的社会风气。
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牧民的心田,上海庙镇各民族唱着团结、欢乐的幸福之歌,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一曲悦耳动人的乡风文明“幸福曲”已经奏响。上海庙镇做好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文章,农牧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向美而生,美美与共,链接起乡村振兴美好愿景。(撰稿:周爱)
文明植阡陌,新风扑面来。漫步在上海庙镇,一条条乡间小道干净平整,一户户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一个个嘎查村社区文明和谐,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春风化雨,一幅“乡村美、农牧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悄然绘就。近年来,上海庙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志愿活动、理论宣讲、培育典型等方面精准发力,深化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全镇幸福指数和文明内涵,做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文章,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实现文明融合大发展。
志愿活动赋能,在文化上“植根”。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一抹抹“志愿红”绽放在上海庙镇的每个角落,志愿服务从“一阵风”向“常态化”转变,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牧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绘就着志愿服务最温暖的底色。
上海庙镇结合各类主题,组织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志愿者等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农牧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春节、端午节、七一、十一等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农牧民送春联、端午节包粽子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推动形成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场次,受众人数5000人次,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用心、用情、用力搞好农牧民服务,建好干群“连心桥”。
理论宣讲接地气,在情感上“加温”。
菜棚、田间、炕头变成“宣讲场所”,把“大道理”分解成“小菜单”,将“文件话”转化成“家常话”,让“冒热气”的理论以“接地气”的方式“声”入人心,让党的新思想、新政策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这是上海庙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党的各类政策面对面、点对点传递给农牧民的第一现场。
上海庙镇按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原则,努力把全镇各类文化阵地打造成传播科学理论政策的大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坚强阵地,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资源,均配有专人管理,免费开放,推动形成文明实践矩阵效应,通过整合各类队伍资源、阵地资源、人才资源,形成文明与党建双向提升的格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移风易俗,广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构筑乡村精神文明新高地,为基层治理赋能。
榜样示范引领,在价值上“育人”。
一幅幅尊老爱幼、邻里和谐、保护环境的宣传画醒目引人,一条条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处处生动有趣、内容广泛的文明礼仪宣传牌表现了浓浓的文明气息……这是上海庙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上海庙镇深入挖掘农牧民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典型人物,每年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模范创建评比活动,通过表彰奖励,给农牧民树榜样、给家庭定方向,让文明健康的新风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积极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积极召开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励广大党员和农牧民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带动形成人人向善的社会风气。
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牧民的心田,上海庙镇各民族唱着团结、欢乐的幸福之歌,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一曲悦耳动人的乡风文明“幸福曲”已经奏响。上海庙镇做好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文章,农牧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向美而生,美美与共,链接起乡村振兴美好愿景。(撰稿:周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