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串珠成链”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12-02 16:50
字号:
打印

  “3、2、1,开始挑战!”随着主持人倒计时结束,比赛正式开始。只见选手们大口咀嚼着碗中的宽粉和米线,个个被辣得面红耳赤,有的忙着要喝水,有的吃个不停……这是在大沙头景区内举行的来鄂前旗一“烫”麻辣烫辣度挑战赛,今年以来随着《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发布,敖勒召其镇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敖勒召其镇是全旗的政治、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地处旗境中部,境内草原、沙漠、地热、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沙头景区、三段地红色美丽村庄、圣火文化公园等多处旅游观光景点,自然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厚重。今年以来,在大沙头景区内举办了独具特色的麻辣烫挑战大赛、三省五城专场文艺晚会、mini马拉松等活动,将美食与文化完美融合,为游客和群众提供多元互动体验,激活敖勒召其镇经济活力。“听说这里要举办麻辣烫挑战大赛今天特意来参加,这里的麻辣烫麻辣鲜香,辣而不腻确实很好吃!回家后我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下次带他们一起来这里旅游品尝麻辣烫!”从浙江来大沙头游玩的游客赞不绝口地说道。据统计,每年来大沙头游玩的游客近1万人次。近年来敖勒召其镇与旗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多次文旅活动,进一步宣传展示本地民俗风情和特色风味,弘扬北疆文化积极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敖勒召其镇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红色研学融合拓展镇域乡村旅游空间

  红色研学作为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形式,既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参加红色研学之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敖勒召其镇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和自身特色,打磨各类型红色主题研学活动。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加强整体规划和多领域融合,打造三段地红色美丽村庄,提供产品售卖、活动承办、旅游路线导览服务等,完善了集产、学、研、销、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红色研学路线,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党员干部追寻红色印迹、淬炼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提供了活动阵地。红色研学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接待研学团队30余批次1100余人次,如今,敖勒召其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利用红色研学发展红色旅游,创新开设“红色课堂”,让党的红色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农特产品融合助推文旅产业一体发展

  以旅游带动农业,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近年以来,敖勒召其镇大力扶持洪山塘香菇、育才社区奶食品、查干希密泰风干肉等产业发展,为扩大洪山塘香菇种植规模,敖勒召其镇投入资金实施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引进先进节水生产技术,利用“净水”“净气”的优势,在菌棒生产上下功夫,让香菇附加值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前几年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也就1500到2000元。我们种植香菇,平均每个菌棒预计到采摘结束可以获得大概9元的收入,一座大棚不到6个月时间,纯利润可达5万元。”洪山塘村民刘紫星激动地说。据了解,洪山塘香菇采用农牧户+合作社+企业的销售模式,由于品质好陕西、宁夏等周边地区的商客经常来洪山塘村购买。当初不起眼的香菇棚“裂变”到如今声名远扬的“宏山塘香菇”种植基地敖勒召其镇香菇的几次跳跃,不仅让这个村跳出用水之困,还培育出新型香菇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基”、以政策为保障,以旅游带动农业发展,推动农文旅产业迭代升级,以“大文旅”理念构筑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敖勒召其镇文旅产业未来可期。(撰稿:曹红红)

相关附件下载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串珠成链”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12-02 16:50

  “3、2、1,开始挑战!”随着主持人倒计时结束,比赛正式开始。只见选手们大口咀嚼着碗中的宽粉和米线,个个被辣得面红耳赤,有的忙着要喝水,有的吃个不停……这是在大沙头景区内举行的来鄂前旗一“烫”麻辣烫辣度挑战赛,今年以来随着《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发布,敖勒召其镇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敖勒召其镇是全旗的政治、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地处旗境中部,境内草原、沙漠、地热、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沙头景区、三段地红色美丽村庄、圣火文化公园等多处旅游观光景点,自然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厚重。今年以来,在大沙头景区内举办了独具特色的麻辣烫挑战大赛、三省五城专场文艺晚会、mini马拉松等活动,将美食与文化完美融合,为游客和群众提供多元互动体验,激活敖勒召其镇经济活力。“听说这里要举办麻辣烫挑战大赛今天特意来参加,这里的麻辣烫麻辣鲜香,辣而不腻确实很好吃!回家后我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下次带他们一起来这里旅游品尝麻辣烫!”从浙江来大沙头游玩的游客赞不绝口地说道。据统计,每年来大沙头游玩的游客近1万人次。近年来敖勒召其镇与旗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多次文旅活动,进一步宣传展示本地民俗风情和特色风味,弘扬北疆文化积极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敖勒召其镇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红色研学融合拓展镇域乡村旅游空间

  红色研学作为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形式,既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参加红色研学之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敖勒召其镇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和自身特色,打磨各类型红色主题研学活动。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加强整体规划和多领域融合,打造三段地红色美丽村庄,提供产品售卖、活动承办、旅游路线导览服务等,完善了集产、学、研、销、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红色研学路线,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党员干部追寻红色印迹、淬炼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提供了活动阵地。红色研学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接待研学团队30余批次1100余人次,如今,敖勒召其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利用红色研学发展红色旅游,创新开设“红色课堂”,让党的红色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农特产品融合助推文旅产业一体发展

  以旅游带动农业,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近年以来,敖勒召其镇大力扶持洪山塘香菇、育才社区奶食品、查干希密泰风干肉等产业发展,为扩大洪山塘香菇种植规模,敖勒召其镇投入资金实施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引进先进节水生产技术,利用“净水”“净气”的优势,在菌棒生产上下功夫,让香菇附加值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前几年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也就1500到2000元。我们种植香菇,平均每个菌棒预计到采摘结束可以获得大概9元的收入,一座大棚不到6个月时间,纯利润可达5万元。”洪山塘村民刘紫星激动地说。据了解,洪山塘香菇采用农牧户+合作社+企业的销售模式,由于品质好陕西、宁夏等周边地区的商客经常来洪山塘村购买。当初不起眼的香菇棚“裂变”到如今声名远扬的“宏山塘香菇”种植基地敖勒召其镇香菇的几次跳跃,不仅让这个村跳出用水之困,还培育出新型香菇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基”、以政策为保障,以旅游带动农业发展,推动农文旅产业迭代升级,以“大文旅”理念构筑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敖勒召其镇文旅产业未来可期。(撰稿:曹红红)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