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聚“满天星”为“高产方”,高标准农田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07-15 17:59
字号:
打印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对于敖勒召其镇许多种植客商来说,春种秋收有着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体验。

  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000亩,行走在田间地头,一人高的玉米秸秆粗壮结实、郁郁葱葱的辣椒已经挂满青翠鲜亮的果实……处处都是一幅夏日“丰”景图,这样高产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杂乱小”成了“高产方” 

  走进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嘎查,一块面积近3700亩的农田平整方正,一根根滴灌带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田间。“这块地原来由农户分散承包,高低不平,地块细碎,道路狭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比较低,今年平整出来后,曾经的“望天田”“三跑田”,如今变成了效益倍增的“高产田”。”敖勒召其嘎查党组织负责人介绍说。“在农田里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采取水肥一体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等综合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敖勒召其镇农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道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性效益——项目区节约用肥2-3公斤/亩,节水100立方米/亩,能有效降低种植成本约40元/亩。

    小账连着大账,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正在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敖勒召其镇玉米单产提高120公斤以上,粮食亩均增收220元,推动粮食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二、“粗放型”变为“集约化” 

  放眼沃野田畴,北斗终端拖拉机、植保无人机、自动虫情测报系统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实现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业,项目区粮食耕作机械化率100%,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农业实现了从“指望经验”到“依靠数据”的转变,智能化、机械化也成了敖勒召其镇技术新、产出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项目。“现在我们浇水都是手机上一键启动,比起过去人工成本降低20%以上,机械费用从每亩150元降低为每亩120元,生产成本降低了,粮食产量却提高了。”张锦虎作为漫水塘村的玉米种植大户,谈到机械化生产的效益,颇有感触。除了智能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在高标准农田上应运而生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一大亮点。 

  在敖勒召其镇,“企业承租+村级托管+农户联种”的规模承租种植模式,吸引不少外地客商参与土地流转经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加,农业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三、“村里富”更要“村民富” 

  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强农效应突出。“今年我们的地变成了‘香饽饽’,村里引进了企业,我把自己的土地承租出去,人还能在这里务工,每年土地租金和工资有10万多元。”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嘎查村民阿拉腾达来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大,以前农机难进田,种地成本高,而且费工费时。如今,土地流转整合,收入翻番,让他对从事农业越来越有信心。高标准农田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激起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滴灌带厂、有机肥厂、秸秆综合加工厂等纷纷迎来生机。敖勒召其镇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土地流转租金由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每亩600元增加到建设后的每亩1000多元,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敖勒召其镇这片沃土上,现代农牧业高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乡村振兴的“地”力在不断蓄积,以智提质,乡村“生金”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相关附件下载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聚“满天星”为“高产方”,高标准农田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敖镇
发布时间:2024-07-15 17:59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对于敖勒召其镇许多种植客商来说,春种秋收有着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体验。

  截至目前,敖勒召其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000亩,行走在田间地头,一人高的玉米秸秆粗壮结实、郁郁葱葱的辣椒已经挂满青翠鲜亮的果实……处处都是一幅夏日“丰”景图,这样高产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杂乱小”成了“高产方” 

  走进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嘎查,一块面积近3700亩的农田平整方正,一根根滴灌带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田间。“这块地原来由农户分散承包,高低不平,地块细碎,道路狭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比较低,今年平整出来后,曾经的“望天田”“三跑田”,如今变成了效益倍增的“高产田”。”敖勒召其嘎查党组织负责人介绍说。“在农田里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采取水肥一体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等综合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敖勒召其镇农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道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性效益——项目区节约用肥2-3公斤/亩,节水100立方米/亩,能有效降低种植成本约40元/亩。

    小账连着大账,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正在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敖勒召其镇玉米单产提高120公斤以上,粮食亩均增收220元,推动粮食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二、“粗放型”变为“集约化” 

  放眼沃野田畴,北斗终端拖拉机、植保无人机、自动虫情测报系统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实现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业,项目区粮食耕作机械化率100%,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农业实现了从“指望经验”到“依靠数据”的转变,智能化、机械化也成了敖勒召其镇技术新、产出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项目。“现在我们浇水都是手机上一键启动,比起过去人工成本降低20%以上,机械费用从每亩150元降低为每亩120元,生产成本降低了,粮食产量却提高了。”张锦虎作为漫水塘村的玉米种植大户,谈到机械化生产的效益,颇有感触。除了智能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在高标准农田上应运而生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一大亮点。 

  在敖勒召其镇,“企业承租+村级托管+农户联种”的规模承租种植模式,吸引不少外地客商参与土地流转经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加,农业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三、“村里富”更要“村民富” 

  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强农效应突出。“今年我们的地变成了‘香饽饽’,村里引进了企业,我把自己的土地承租出去,人还能在这里务工,每年土地租金和工资有10万多元。”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嘎查村民阿拉腾达来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大,以前农机难进田,种地成本高,而且费工费时。如今,土地流转整合,收入翻番,让他对从事农业越来越有信心。高标准农田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激起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滴灌带厂、有机肥厂、秸秆综合加工厂等纷纷迎来生机。敖勒召其镇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土地流转租金由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每亩600元增加到建设后的每亩1000多元,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敖勒召其镇这片沃土上,现代农牧业高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乡村振兴的“地”力在不断蓄积,以智提质,乡村“生金”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