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9改版 > 专题专栏 > 全面深化改革专栏 > 经验典型

2023年改革动态 第一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2 15:13

经验典型

 

鄂托克前旗铺开“四张网” 打造“管家式”

智慧养老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年来鄂托克前旗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加大对居家社区的养老服务投入,将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优化提升养老服务的新引擎和新动能,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手段,解决了居家社区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老有所安”。

一、主要做法

(一)融合智能平台,搭建智慧养老“信息网”。在巴音社区建立12349”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进全国连锁养老产业公司,采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呼叫中心12349服务热线及手机 APP、智能设备终端等多种受理模式,融合线上呼叫派单+线下专业的照护师团队,形成了互联网+智能,智能+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智能、便捷的生活服务。

(二)实施区域设置,开展1+1+N”管家式“服务网”。以智慧居家为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每个社区设置一名专业照护师,建立起1+1+N”(中心+照护师+老年人)的服务模式,结合养老服务站+中央厨房等社区服务功能,为镇区居住的特困、失能、残疾、低保、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和7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理疗保健等每年约价值860元的居家社区养老套餐以及家庭床位、适老化改造等实体服务,并为全旗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咨询、文化娱乐、低价助餐等全方位服务,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无缝对接,2017以来,累计承接政府购买项目资金679.5万元,织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

(三)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分层分类的“保障网”。通过问卷调查和组织第三方入户对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需求调查,摸清老年人基本情况、服务需求及建议,进行分析汇总,针对不同类型人群制订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并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织密服务保障网。

(四)严密监督方式,筑牢养老服务“监督网”。建立“智慧养老平台自行监督+民政部门监督+第三方机构监督”网络,切实加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益、效率、效果及品质。通过严密的监督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保障老年人权益,为今后精准实施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提供有力依据。20172022年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均为90%以上。

二、主要成效

(一)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为老年人智慧生活增添“底色”。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转接相应的服务,较好的满足了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监管,有效提高了养老服务监管水平;链接养老资源,丰富了养老服务内容,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智慧便捷,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树立初心、良心、匠心、贴心、舒心的“五心级”服务理念,为1600余名高龄和困难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使辖区老人实现不离家、不离社区、不离亲人就近即可享受到全方位服务,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三)弱有所扶、彰显兜底,老年人关怀更加“有温度”。通过为辖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浴、助行“六助”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使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增加了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受到了老年人一致好评。在为高龄、残疾、失能、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的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政府、家庭负担,真正让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需求得到保障,为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开创了新局面。本刊综合

 

鄂托克前旗“135+让一步工作法助力

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黄海子村以建立社会矛盾疏导和利益协调机制为突破口,按照强化基层、化解矛盾、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的总体要求,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立足点,运用135+让一步乡村治理工作法,夯实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精神基础和道德基础。近日,135+让一步工作法荣获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乡村治理优秀案例奖

一、建强一个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为打破传统矛盾纠纷调解踢皮球现象,黄海子村秉承让百姓省时、省心、省力的服务理念,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综治中心组织多渠道联合调解,形成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法律援助、信访调处、效果回访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构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方式。接到矛盾纠纷调解的申请后,村党支部和社会治理服务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流动调解方式上门为百姓服务。调解过程中,为当事人当场制作调解协议书,使矛盾纠纷调解由分散式向一站式转变,推动矛盾纠纷在群众最多跑一次中解决。近两年,全村共接到矛盾纠纷案件18件,全部成功化解,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强化三级联动,注入共治新活力

按照强化基层基础原则,黄海子村划分责任,精心打造“一格两队”,建起镇、村、网格员三级联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明确“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的群众工作职责,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服务,实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村民共治注入新活力。

细化村党组织网格化设置,构建起以“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信息员-党员村代表-党员志愿者”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工作生活在网格内的党员全被“网”进党组织管理,形成每格定人、每人定责的全覆盖党建工作网格。网格党小组及其成员注重普遍联系,党员每月进行1次普遍走访,实地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1次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整合驻村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片区民警和专职网格员的力量,建立与网格相对应的,由村庄惠民便民服务员、社情民意调研员等组成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变“单兵作战”为“组团作战、上下协同作战”,联合推进民生工程、联合化解矛盾纠纷、联合治理突出问题、联合创建平安文明乡村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案件26件,化解率达100

三、用好五种方法,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带动法推行“三链两设”,即“种养技能培训链、市场信息共享链,农畜产品销售链,设立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党建发展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依托陕西省白泥井镇和城川镇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扩大经济农作物种植规模,全村辣椒、西瓜、南瓜和马铃薯等特色经济农作物面积15000亩,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以经济作物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逐步成型。

二是自治法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全面实施重大事项民主表决。在涉及土地流转、草牧场土地确权、财务处置、低保年审和危房改造等的重大议题上,组织召开村级重大事务会议22次,讨论疫情防控、为群众办实事、户改厕、返贫监测、草牧场土地确权、财务处置、低保年审和危房改造等议题18个,有效避免了村务管理中的决策失误,搭建了干群之间的和谐之桥。

三是法定法展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提升农牧民学法实效,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贫困户、流转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留守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分类实施精细化普法,夯实法治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开展扫黑除恶等行动,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黄海子村未发生一起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00余份,入户排查200余户

四是选树法面提升村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制定身边好人推选褒奖制度,引导村“两委”成员、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发挥示范作用,选树一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好村民”、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富有本土文化内涵的黄海子文化品牌,开展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现代文明农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强化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五是引导法以草畜平衡、生态保护为核心,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健全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制度,通过培育一批生态建设大户,探索一套适合当地的生态奖励补偿机制,提高农牧民建设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促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目前,黄海子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80%以上,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等农业废弃物多样化高效利用。

(本刊综合)

【字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