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9改版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民生信息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作者: 来源:敖勒召其镇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2-16 07:4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集中通报了全国“十三五”时期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美丽搬迁安置区、奋进易地搬迁干部和励志易地搬迁群众等典型案例,我镇马场井村安置区入选美丽搬迁安置区。此次美丽安置区中内蒙古自治区共入选4个,敖镇马场井村安置区是全市唯一一个。

  敖勒召其镇马场井村位于敖勒召其镇西南13公里处,西与宁夏盐池县接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蒙古族设立的养马场,当时为方便人吃畜饮打了一口大井而得名。马场井村全村总人口480户、1484人,地质地貌为干旱梁区,水资源匮乏,发展生产条件不足,人均收入水平低。

  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批”要求,2016年,结合马场井村立地条件差的实际,累计投资5846万元,对该村六社、七社、八社95户、227名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每户配套建设占地455平方米的养殖棚1处,每人配套建设占地0.5亩的拱棚,同时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成总占地597亩,其中居住区占地238亩,养殖区占地179亩,种植区占地180亩的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点。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敖勒召其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的指示要求,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全力扶持扶贫产业,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强化精准保障,通过探索推行“三三一”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在将居民点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脱贫攻坚产业园区的同时,最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个主体”联动,破解发展瓶颈。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农牧户(贫困户)主体、合作组织带动”产业扶贫新机制。政府引导:政府坚持以产业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农牧、农综等项目和资金,建成拱棚117栋、羊棚95处,同时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定向作用。农牧户(贫困户)主体:充分发挥农牧户(贫困户)主体作用,群众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等方式知情扶贫政策和动态,参与到村党组织、村委会共同决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的全过程。合作组织带动:通过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机制,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宏野、人人益公司发展种养殖业,实行“统一种养殖品种、统一种养殖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不断促进扶贫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三种联结”融合,打造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紧密的可持续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融合格局。龙头企业通过承租农牧户(贫困户)闲置拱棚、养殖棚圈,统一规划管理,既能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工人短缺的问题,又可以规模化发展,有效对接大市场,富余劳动力还可以直接参与合作组织生产经营,最终形成生产要素联结;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引进西蓝花、哈密瓜等优良新品种推广试种,组建2支农牧业技术服务团队,对农牧户(贫困户)的种养殖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最终形成科技服务联结;充分利用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三段地现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辐射作用,健全和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申报工作,统一使用“宏野”、“人人益”品牌进行销售,提升农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形成公用品牌联结。

  “一地三金”增收,促进三变改革。持续让贫困户增收才是真正实现脱贫的节点,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的原则,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开拓了三条增收渠道。一是“两棚”承包有“租金”,按照拱棚一处1000元,羊棚一处800元,以户均2人为标准,每人至少增收900元。二是基地就业有“薪金”,企业所有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能够实现就地稳定就业,人均增收最少6000元,最多18000元。三是勤劳致富有“奖金”,签订劳动合同的农牧民,除去就业“薪金”外,根据劳动贡献率,年底对长期坚持下来的农牧民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通过推行“三三一”扶贫模式,将搬迁点的贫困户全部吸附在了产业链上,实现了户户有扶贫产业,人人有增收门道,居民点贫困户的腰包日益鼓了起来,95户227名贫困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字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