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9改版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 > 乡村振兴

鄂托克前旗: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样板区新图景

作者:石华 来源:鄂前旗农牧局 发布时间:2023-12-07 14:57

  2023年,鄂托克前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各级“三农”工作决策部署,锚定农业强国目标,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坚定不移推进“一产重塑”行动,探索实施了农牧业“十百千万亿”提质增效工程,集中精力打造了一批示范户、样板村、试点镇和优势特色产业,为全旗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立标杆、树旗帜。上半年一产产值3.1亿元,可比速度增长8.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8元,总量全市第一,同比增长7%,增速全市第二。

  一、主要做法

  (一)培育“十”佳头雁,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抓产业发展、招大引强等措施,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经营管理好、发展后劲足、带动作用强的本土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成熟的生产技术路径、先进的养殖模式和市场开拓能力,建立起稳定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动农牧业持续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一是培育龙头企业10家。围绕我旗产业单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制定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和扶持政策,集中扶持规模种养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和饲草料生产加工4大领域龙头企业10家,推动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培育专业合作社10家。围绕果蔬、肉牛、肉羊、绒山羊、饲草五大主导产业,拟定示范合作社培育标准,提升合作社示范等级。集中培育与企业和农牧民链接紧密的专业合作社10个,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三是打造示范嘎查村10个。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合作社拉动、农牧户参与的方式,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利益联结模式,积极创建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庄和市党建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范,打造宜居宜业示范嘎查村10个,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旗嘎查村全面振兴。

  (二)打造“百”户示范、推动农牧业标准化发展。围绕各类示范户生产规模,制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完善服务协作、订单合同型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养殖户以合作社形式进行短期育肥,加快肉牛、肉羊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肉羊个体生产性能,推动全旗肉牛、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一是打造肉牛、肉羊示范户各200户。围绕示范引领、降成本、增效益,持续优化养殖示范户发展布局,制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成立农牧业科技服务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通过统一供给,统一人工授精,统一生产资料,示范带动让更多农牧民转变传统种养方式,降成本、激活力、增效益。二是打造绒山羊养殖示范户100户。以“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为目标,不断加强“阿尔巴斯”绒山羊核心种群的保护与繁育,通过发放超细型种公羊,发展合作社、全程技术指导等,全面提升绒山羊生产性能,提高绒山羊养殖综合效益,实现绒山羊优质基因和品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定期进行基础母羊绒纤维细度鉴定检测,及时进行淘汰补充,使羊绒细度达到14.5微米以下,同时做大做强羊绒公用品牌、产地品牌、产品品牌。三是打造机械化示范户200户。立足特色产业,延伸服务链条,由单一的耕种收农机作业向耕、种、管、收农机作业服务转变,实现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统一作业规范、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等作业服务标准,构建起各镇嘎查村有精干快捷的机械化示范户的辐射全域、服务全旗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全旗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95%左右。四是打造果蔬种植示范户100户。推广种植机械化干鲜两用辣椒等经济作物,建立示范推广机制,制定执行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做好田间管理、产量测算和科技服务,实现种植技术由粗放向精准转变,推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

  (三)落实“千”万资金、推动农牧业高效化发展。为加快补齐“三农三牧”短板,激发农村牧区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基础、延链条、建品牌、多渠道推动全旗“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鄂托克前旗采用“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项目推进模式,倒排工期,定期汇报、专家评审,确保项目有序推进,资金落地见效。一是落实旗本级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5000万元。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农牧户积极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杠杆作用,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从干鲜两用型辣椒、超采区治理、绒山羊产业发展、活畜加工生产、品牌培育推广等17个方面,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发展集约化高效化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升全旗农牧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二是落实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5000万元。以建设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契机,发展培育壮大肉羊、肉牛、绒山羊、果蔬、饲草“五大产业”,组建“肉牛和肉羊产业联盟、绒山羊产业联盟、蔬菜产业联盟、生态产业联盟、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等五大产业联盟,从强化农牧生产设施建设、改良肉羊品种、培育超细型绒山羊种群、拓展社会化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推动农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四)繁育百“万”良种、推动农牧业良种化发展

  通过统筹落实各级各类果蔬、肉牛、羊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果蔬、肉牛、羊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进程,推动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一是扩大养殖规模,进行良种繁育。利用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等技术,改良牲畜品种、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增加牲畜数量。推动全旗牲畜良种率达到98%以上。年内肉牛存栏量增加到8.4万头、羊存栏量突破200万只、肉羊羔羊出栏量达到100万只。二是增加经济作物,打造特色产业。通过统筹落实各级各类果蔬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果蔬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进程,推动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推广种植机械化干鲜两用辣椒等经济作物,使果蔬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三是加大柠条种植,发展生态农牧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完成柠条种植、草牧场改良、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任务30万亩,全旗柠条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加快柠条的转化利用,解决规模养殖中饲草料不足、饲喂成本过高的问题,依托生态建设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五)精准“亿”元招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补齐“三农三牧”短板,激发农村牧区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基础、延链条、建品牌、多渠道推动全旗“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鄂托克前旗出台14项农牧业领域便捷、奖励、保障等扶持政策。创新“请进来洽谈、走出去对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达到3亿元,招引蔬菜精深加工、牲畜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等亿元以上企业项目5个,逐步补齐发展短板,破解发展瓶颈。通过全力招引上级项目资金3亿元、企业签约落地项目16个,辐射带动1万户以上农牧户参与产业发展,极力提升我旗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确保2023年全旗一产增加值达到27亿元、增长24%。

  二、取得成效

  通过“十百千万亿”工程实施,全面加快农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增收、科技化支撑的建设步伐,实现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全方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建设农牧业强市贡献鄂前旗力量。

  (一)示范引领,打造形成致富新雁阵。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成功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草原侠公司评为自治区级重点预制菜企业,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龙头企业5家。通过订单合作、入股分红、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将合作社、农牧民有效联结在产业链上拓市场、找销路,预计联农带农达到5000户以上、企业产值增加5000万元、农牧民户均增收5000元。二是合作社带动能力增强。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培育壮大联企带农能力强的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申报创建示范合作社,已推荐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社5个。农牧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预计享受项目的合作社增收20万元左右。三是示范户带动能力增强。通过打造示范户,建立完善服务协作、订单合同型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养殖户以合作社形式进行短期育肥,加快肉牛、肉羊、绒山羊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肉羊、绒山羊个体生产性能;提高果蔬亩均产值,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提升全旗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全旗肉牛、肉羊、绒山羊、果蔬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预计肉牛肉羊示范户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绒山羊示范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果蔬示范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二)产业提质,打造形成致富新业态。一是推动种养殖扩量提质。统筹乡村振兴资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和金融社会资本,加快推进肉羊、肉牛、绒山羊、果蔬、饲草五大主导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科技化进程,推动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二是推动新品种推广应用。制定标准化技术规程,推广种植机械化干鲜两用辣椒等经济作物,推动果蔬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预计联农带农达到500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三是推动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京津风沙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落实柠条种植、草原生态建设等项目30万亩,完善生态环保工作长效机制,通过项目建设强化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推动柠条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全旗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三)争项引资,全力提升产业发展新动力。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各级招商引资方案、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出台14项农牧业领域便捷、奖励、保障等招商引资扶持政策。采用“请进来洽谈、走出去对接”方式,主动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外出招商,招引城川镇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园等20个项目,投资额突破100亿元,与中国肉类协会、中交(广州)供应链公司、内蒙古伊泰北牧田园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逐步补齐发展短板,破解发展瓶颈。二是加大主导产业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大了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先后争取落实项目30个,总投资达到近4亿元,其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亿元,全面支持无毛绒加工、农资市场、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成羊棚、贮草棚、牛棚、冷藏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三是加大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争取上级资金6000多万,实施产业项目42个,通过利益联结和联农带农机制,全面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增产增收。

  (四)组织引领,致力塑造发展新引擎。一是党建项目带动力不断增强。鄂托克前旗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实施“党建项目定题夺标”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申报党建项目604个,精准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二是精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百名人才进农村”行动,统筹下沉科级干部、选调生、驻村干部120人,选派教育、卫生、农牧、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专家人才227人到基层一线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发放“双百”联系卡530余张,围绕干鲜两用型辣椒推广、玉米高产实验示范田打造、协助嘎查村参加村歌大赛等任务,累计开展服务活动500余场次,惠及群众达60000余人次。三是集体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按照“多元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思路,加强党组织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核心领导,全面推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育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129个,升级“土特产”品牌12个,创建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庄2个、打造宜居宜业示范嘎查村8个,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将集体经济纯收入的5%,用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带动社会资本的投用运营,实现农牧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繁荣发展。

  三、经验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鄂托克前旗紧紧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市“三个四”目标任务,以实施一产重塑行动为重要抓手,提出“四区”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节水灌溉、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并结合产业优势和短板瓶颈问题,实施农牧业“十百千万亿”工程,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赋能。

  (二)农牧民参与是基础。农牧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农牧民群众。鄂托克前旗通过集成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强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等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更多农牧户抱团发展,有效提升农企紧密型利益联结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三)产业振兴是举措。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旗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农牧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牧业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鄂托克前旗深入推进全员参与、全民招商活动,按照“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原则,创新请进来洽谈、积极走出去对接、开展驻点招商、探索第三方招商、拓展新媒体招商等新方式方法,持续深化农牧性改革,按照种植业“稳粮优经”、畜牧业“扩绒增肉兴奶”方向,通过重点扶持发展粮食、肉羊、肉牛、绒山羊、果蔬、饲草料、奶业和绒毛八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牧、数字乡村等产业。鼓励发展产业联盟,以技术研发、营销体系、市场流通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打造集原绒、无毛绒、精纺纱线等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四)科技支撑是重点。鄂托克前旗通过实施“双百”行动,引进高层次专家,培养农牧技术推广人员,组建科技服务队,通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科技服务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提供全面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真正做到实用技术到户、到田,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比较效益,确保农牧民在科技增收方面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积极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大力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高素质带头人,为推动农村牧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牧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牧民生产技术水平,补齐农牧业产业升级发展的能力短板,为乡村振兴助力。

  (五)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是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是落实各级农业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平台。鄂托克前旗不断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已培育龙头企业21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36家、认定家庭农牧场775家、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61家,示范带动农牧户1万多户,构建起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解决了农业经营中出现的产供销等各类问题,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六)农牧民致富是目标。提高农牧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鄂托克前旗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牧业、舍饲养殖短期育肥等求突破,扩大农牧民经营性收入;开办零工市场,促进农民工就业上下功夫,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增加农牧民财产净收入;按期发放农牧民各项惠农惠牧补贴,对遭受冰雹、冻害、旱灾的农牧户及早发放植物生长剂、抗旱饲草料等物资和补贴等,保证转移净收入。

  (七)生态保护是底线。鄂托克前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为统领,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百万亩柠条种植、地下水超采治理、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重要生态保护工作,建成柠条饲料加工厂3处,打造了“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的全产业链,同时以推进农业节水为抓手,全旗90%农田推行了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鄂前旗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高效农牧业,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字体:  
分享: